5月7日,中央文明辦、文化和旅游部、國家廣播電視總局、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發布《關于規范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)?!兑庖姟分赋?,禁止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,嚴控未成年人從事主播,優化升級“青少年模式”規范重點功能應用,加強高峰時段管理等。(據《北京青年報》報道)
雖然我國網絡文化主流是積極的、健康的,在推動行業發展、豐富文化供給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。但不容忽視的是,因多種因素影響,近年來平臺主體責任缺失、主播良莠不齊、打賞行為失范等問題多發頻發,導致未成年人沉溺直播、參與打賞,不僅嚴重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,也帶來很多群眾反映強烈的社會問題。對此,國家四部門聯合發布《意見》可謂正當時,這既是凈化社會環境、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迫切需要,也是推進網絡文明建設的應有之義,需要政府、企業、社會組織、廣大網民共同參與,共同守護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。
規范直播打賞需要政府職能部門加強監管。無規矩不成方圓。如果網絡空間烏煙瘴氣、生態惡化,輕則損害廣大網友切身利益,重則對人們的道德思想和社會文明風尚產生不良影響。因此,推進網絡文明建設,不斷完善監督機制,嚴厲打擊網絡直播中的違法行為,培育積極健康、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,成為擺在相關部門面前的重要任務。這就需要在加強和完善網絡直播行業立法的基礎上,用法律細化各方責任,規范網絡直播行為,努力做到有法可依、有法必依、執法必嚴、違法必究,不給那些心術不正、唯利是圖者可乘之機。
規范直播打賞需要平臺和主播們強化自律。網絡是內容傳播的載體,內容是精神文化的體現,優質的內容有利于健康文化的形成,劣質的內容則容易滋生危害人民身心的“文化毒藥”。這就需要平臺和主播們切實扛起自己的社會責任,主動作為,共同構建風清氣正的網絡直播環境。尤其是主流媒體要帶頭以積極、樂觀的心態創作優質的內容,向讀者、網友傳達努力奮斗、向上生長的精神,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,助力廣大網民健康上網。其他媒體也要結合行業領域、品牌價值、社會效益進行創作,讓正能量成為網絡文化中最深刻的印記和最突出的特點。
規范直播打賞需要利用先進技術進行防范。網絡安全和文明已經成為網絡直播健康發展繞不開、躲不過的“關節點”。面對復雜多變的網絡形勢,需要從事后“亡羊補牢”轉向事前“未雨綢繆”,力求通過先進技術主動出擊、提前布局,構建具有安全性、合規性、完整性、可靠性基因的縱深防御網絡安全體系,護航網絡健康文明發展,更好服務人民。
人類因文明而進步,網絡因文明而美好。加強網絡文明建設是新時代出給我們的“必答題”,是國家富強、民族復興、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。只有構建網上網下“同心圓”,才能形成凝心聚力的網絡文明新局面,為團結奮斗、同心筑夢注入新動力。(劉純銀)